第658章 又遇交易_异国猎宝档案
妙笔小说网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658章 又遇交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58章 又遇交易

  “五万。”摊主将碗放在一边,瓮声答道。

  李承立即放下这枚大泉当千,笑着摆摆手,“你继续吃吧,我就问问。”

  即便是一枚正品大泉当千,李承也不会接受这一价格,更何况还是一枚私铸品。

  “哎哎!这是真品,可不是那些锤子货,我有鉴定证书哈。”李承价都不还,这摊主有些泄气,跟着后面喊了一句,见对方头都不会,又哔哔道,“眼瞎,过这个村没那个店,你木得二处找去!”

  这一句,骂人。

  周典眉头一皱,踏步上前就要找着摊主理论,那摊主吓得一哆嗦。

  “阿典,走吧,别理他。”李承连忙回头叫住他。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一句抱怨话,这语气和态度有些恶劣,关中人就是这么直来直去的性子。

  李承三人准备离开,摊位后面一家古董店铺中,走出一人,对着场中喊道,“老谢,你的那枚大泉当千呢?送过来,我有客人要上上眼。”

  就见刚刚那汉子,扭头挥手,“诶,刘老板,我这就过去哈。”

  说完还瞅瞅李承一行,神色间颇为得意,嘟囔一句,似乎在说,瞧瞧,你不识货有人识货着呢。

  这世上有这么巧的事?会不会有人给自己做局?

  按理说……可能性很小,自己不打算买,做局也没意义啊。

  其实,想想也差不多,那枚“大泉当千”毕竟是正品同一时期的,所以,无论是从锈相上,还是铜质上进行分析,都是“真品”,即便是钱文,虽然达不到五铢钱篆书的品格,可同样也富有当时的金文特点,因此,水平稍次一些的专家,看走眼,太正常不过。

  想通之后,李承便不再纠结,继续往前走。

  再逛两个摊位,终于开胡。

  这是一本指画册页,作者为清初画家高其佩,册页折经装,带封面、封底、首题,外加十页人物绘,合计十四页张,品相不错。售价只有一万,算是个不错的小漏。

  这个漏,能捡到,基于两点。

  其一,高其佩这人在国内口碑不是很好。

  高其佩,生于铁岭,为清汉军镶白旗轻骑都尉高天爵的第五子,后因其兄高其位有军功,雍正皇帝特嘉改汉军镶黄旗。

  高其佩的祖父高尚义,很早就投奔后金清朝尚未立国之前的称呼,比大奸范文程还要早。高家在松山、杏山两场平定关外战役中,都立下功劳,皇太极天聪二年,以军功授二等轻车都尉世职,此后从龙入关,高家满门富贵。

  高其佩的父亲高天爵,更是为清军平叛耿精忠而死,康熙亲笔御书“荩臣义烈”四字匾额。

  在清史中,高家满门节义,可在汉人口中,自然是“高氏满门清狗”。

  高其佩的绘画水平很是了得,曾先后四次被选召入如意馆,在雍正八年是更是执“如意馆”三年牛耳,由此可见高的绘画水平。

  但因为其出生,这些“清廷犬牙”的画家,被人所不喜,影响到他们在画坛的地位以及市场售价。

  另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这本册页的绘画技巧指画。

  指画,即画家用手指直接代替传统工具中的毛笔,蘸墨作画。

  其实,指画的历史渊源很长,在唐代就有记载。

  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有这么一段记载:“盛唐时期,在一位毕宏,官京兆少尹为左庶子,是当代擅画古松的名家。杜甫曾为他作过双松图和诗”。“当毕庶子看到张璪唯用秃笔,或以。便问所受,璪答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于是毕宏搁笔”。

  张璪的“手摸素绢”成画,就是今天的指画。

  此后一千年中,再无指画的消息,一直到高其佩崛起。

  高其佩艺术才华出众,能诗、工画,他在细绢上所描绘的亭台楼阁、人物、花鸟、鱼虫等等,笔墨精细,设色艳丽,精妙绝伦。他在临摹了大量的前代名人作品,打下了深厚的根基之后,开创了一条新路,大胆地创造出别具情趣的“舍笔而求之于手”的表现技法指画。

  高秉高其佩重孙指头画说记载,高其佩曾为兵部尚书卢舜徒写真,画一立像,高与真人相齐。画成后,卢舜徒欢喜若狂道:“神乎技矣!进乎道矣!”

  由此可见高其佩的指画水平,很高。

  指画出现记载很早,可是,自唐至清的千年过程中,不但找不到古代名画家中的指头画的遗迹,也不见指画这个名辞,和有关于手指画的评论,甚至连张璪的作品也无法考稽。空白了这么长的一段的历史以后,直到高其佩大量的指画作品问世,才有了指画的端倪。

  这是为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种作画方式,一直被当成奇技,登不上大雅之堂,甚至被很多传统画家视为离经叛道。

  没有氛围,自然也就成长不起来。

  高其佩出现,又因其身份,让指画的处境稍好一些,但是,也仅仅稍好一些高其佩之后,除了潘天寿老爷子兴趣所致研究过指画,又有几位知名画家擅长此道?

  呵呵,几乎没有!美丽书吧这种环境下,你让九十年代的藏家,如何看得上指画?

  所以,这册指画人物册页,被李承只用了区区一万的价格,就拿到手。

  接下来,作者君要反转,说这件东西其实如何如何珍贵,如何如何有价值?

  呵呵,就不说。

  这幅册页的价值,九十年代怎么折腾,也不会卖出高价,但它的增值空间高,等到剑阁奥运会之后,国内文物市场第三度井喷,贰臣作品不再那么被市场嫌弃,尤其是大力褒奖指画之后,这幅册页就会蹭蹭往上涨的。

  收藏个十年八年,增值个一百倍二百倍,还是小菜。

  所以,这个漏,捡的是升值空间,而不是现漏。

  收起这本册页,再转几个摊位,没发现什么心仪之物,算了,转道去店中看看吧,兴许,古玩店的货色要好一些,另外,古玩店铺素来是“出赃”的据点……

  可能与李承是生面孔有关,他连着转了两家店铺,都没人向他推荐赃货。

  店内的物品,有真品,但标价很贵十三都的古董古玩真品很贵,全国有名,更多的是艺术品,譬如兵马俑、三彩陶、各类青铜纪念品……

  再转一家,李承抬头一看,一愣。

  厅堂八仙桌围着一拨人,刚才那位摊主,正站在旁边,专心致志地瞅着面前一位中年人拿着放大镜,在白炽台灯下,鉴定那枚“大泉当千”铜钱。

  一共有六人,摊主和另一位看起来像店中伙计的年轻人站着八仙桌的上手,坐着一位三十来岁,一副成功人士的男人,他看见李承进来,抬头瞅了眼没说话正在鉴定的中年人,李承直觉,是那位成功男的鉴定师鉴定师对面坐着的,正是刚才出门喊摊主的那位,应该是店主,他也注意到李承进门,抬头笑笑没说话背靠大门的还有一位老者,正盯着鉴定师面前的那枚铜钱,李承猜不到身份。

  这件店铺,货架上摆放着不少笔墨纸砚,靠近右侧的那面墙,悬挂着几幅字画,在柜台一侧上面,还摆放着一只青花大缸,里面插着几幅卷轴。

  那位摊主终于注意到李承进来,抬头看了眼李承,还带着一丝不爽,轻哼一声。

  别人没注意,坐在他对面的店老板注意到了,又扭头瞅瞅李承。

  李承有些无语,不是为这摊主,而是那位鉴定师这枚大泉当千拿进店铺有二十分钟时间了吧,还没鉴定出结果?

  对这件大泉当千,鉴定水平足够,上手几十秒就能看出来,鉴定能力不足,即便看一天,依旧看不出来毛病。

  如此看来,这位摊主今天要很赚一笔啊!

  没见上面坐着个待宰的大款么?

  这事与自己无关,只是,那摊主的态度,让他有点膈应!

  算了,不和他计较吧。

  三人进门,店内略显拥挤,李承对吴伟和周典示意就在门外等着,又将手中的指画人物册页,递给吴伟,自己一人进去看看。

  一直关注李承的店老板,眼睛从李承手中盛装册页的透明塑料袋上扫过,再度看看李承这是一个买家,而非闲逛的年轻人市场就这么大,各家摊位有什么好东西,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有这判断之后,店老板对李承那边投入更多关注。

  店内灯火通明,李承绕着展柜转了一圈,店内的东西,以现当代用品为主,像澄泥砚、秦砖汉瓦砚、湖笔大毫兼毫、生宣熟宣、竹纸、方格毛笔字帖、各种当代墨靛墨盒……没什么假货。

  他确实看中一件东西手中的这方高级灰绛州澄泥砚。

  与歙砚、端砚、洮砚采石刻砚不同,绛州澄泥砚是烧制砚。

  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延续的是秦砖汉瓦砚的制作工艺,它需要经过选泥、澄细、淘沙除杂、制坯、烘干、装饰、烧制、细蜡、抛光等一系列完整的工序,更接近陶制品,而非石质砚台。

  正因为是人为烧制,所以澄泥砚在色彩是可以调配的,因而澄泥砚的色彩品系很多,有素色的,有纯色和墨色的,也有多色混搭的。

  同时,又因为是泥坯雕刻,在难度上比石刻要小,澄泥砚的雕刻素材和技法使用上,也要比端砚、歙砚多很多。

  他手中的这方澄泥砚,周边平雕台山白塔,砚堂为蟹黄色,造型古朴,色泽点烟,颇有韵味。

  清代砚小史记载:“澄泥之最上者为鳝鱼黄,黄质黑章名鳝鱼,黄者色若鳝鱼之背,又称鳝肚黄,较细腻发墨,用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窿之墨,盛暑不干。”

  又用手指在砚堂中间蹭蹭,滑腻、无砂,触感很好,屈指弹一下,声音很磬,有点幽远悠扬的感觉。再将砚台翻过来,底部为特意做树桩纹,这是防滑的,留有制砚款“蔺家游子”。

  难怪有如此品质,不愧是大家之作!

  “蔺家游子”是绛州澄泥砚高手蔺元茂的落款!

  李承正要问这砚台多少钱,那边出鉴定结果。

  那位鉴定师终于放下放大镜,长吁了口气,对上首那位成功男说道,“褚总,这枚大泉当千,真品,值得入手。”

  晕!李承无语,搞半天得出个错误结果?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bxsw.cc。妙笔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b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