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大泉当千_异国猎宝档案
妙笔小说网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657章 大泉当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57章 大泉当千

  老者阳素平教授,今天有雪,办公室闲来无事,想下来看看所谓的侠州大学生,没想到听到李承这番有关咸阳宫建筑风格的宏论,忍不住拍掌叫好。

  准确与否,暂且不论,单是这种敢于发声的表现,就迥异于国内学子。

  李承双掌合十,向老先生行礼。

  “小伙子,不错,你是国内过去的吧,普通话说得比我还好。”阳素平笑盈盈的问道。

  这一点经常被人误会,李承笑着摇头,“不是。我是土生土长的港仔,都是教授普通话的老师功劳。”

  阳素平哑然,笑着摆摆手,“这样啊,那你的语言老师确实不错。你是学哪个专业的?”

  哪个专业?李承自己也不清楚,平时在饶老身边,历史、考古、古文字、文学都在学,随便挑出两种,说道,“以历史、古文字学为主。”

  “难怪有如此扎实的历史功底。”阳素平夸奖一句,又随口问道,“你的主授老师哪位?”

  阳素平对侠州教育界人士不熟,真的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得要一个瞠目结舌的答案。

  “家师饶固庵先生。”

  不熟归不熟,可饶真颐他还是知道的,同时,他还注意到李承说的是家师而不是老师……阳素平迟疑了半晌,“是……饶真颐饶老?你是他的弟子?”

  李承微笑点头。

  “走走走!去我办公室坐会!”人名树影,阳素平的态度更加热忱,拉着李承的手臂就走,“哎呀,你不早说,真不是外人,我的老师你应该也听过,谢国祯,瓜蒂庵主。只是我不争气,没能入老爷子的门户。”

  这个,真的知道,算是大惊喜啊。

  “阳老是谢老爷子的学生?”

  谢国桢,字刚主,晚号瓜蒂庵主,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版本目录学家、金石学家、藏书家,诗词书法很有研究。1925年考入国学门,师从梁启超、王国维等先生。

  谢国祯是饶老当年在西南避难时结交的好友,两人曾在滇南大学共事三年多,饶老的父亲所出的饶锷堂文集就是谢老帮忙整理修订的。

  谢国祯老爷子,一生在明清史、文献学、金石学和汉代社会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李承现在还在看谢老的书,南明史略晚明史籍考清开国史料考,这三本考据集,对明末清初那段历史的考证,堪称经典。

  没想到,阳素平竟然是谢老的学生。

  只是……两人之间的称呼,有点不太好处理,阳老今年六十冒头,结果和二十来岁李承,一个辈分阳素平死活不单着“阳老”这样的称呼,没办法,李承只好叫阳素平“阳老师”。

  有了这层关系,李承的考察就要顺利太多。

  他不仅进入咸阳宫遗址,亲自查看一遍,阳素平教授还非常热情的介绍一遍当年的发掘过程阳老就是当年的考古队副队长。看完之后,阳老安排孙元带着李承去资料室,抽调大量挖掘现场的资料以供翻阅。

  李承在咸阳宫遗址博物馆待了整整一天,收获很大。

  他非常认可博物馆中存留的一位研究生的论文:“秦国将偏东的都城栎阳搬迁到西侧一些的咸阳,可能是出于巴蜀战略考虑。”

  巴蜀战略,这一提法让李承眼前一亮,与自己的想法一致。

  参考秦孝公迁都之前的战略态势,这一论断很有道理。

  公元前383年,秦献公将国都东迁,新都是栎阳,也就是现在的临潼区栎阳镇,距离旧都泾阳东向三十公里。秦献公迁都栎阳,为的是表明姿态誓取河西之地。

  正是这种奋发向东的精神支持,在公元前340年,秦将商鞅大破魏将公子昂,魏国招架不住,决定把河西之地让与秦国,魏国避让,被迫迁都大梁开封。

  当这一战略完成之后,秦国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完全达成,继续东进,遭遇到六国联合的强力阻击。因而,秦国必须要考虑国家的战略纵深和大后方建设。

  秦国的大后方是哪儿?首选就是天府之国,巴蜀。

  拿下巴蜀,先需定汉中。

  由咸阳,过秦岭,就是汉中,定汉中,过大巴山和米仓山,就是巴蜀!

  因而,秦孝公在栎阳偏西南方向建设新都咸阳,为的是摆出南下巴蜀的战略姿态。

  当然,这次迁都,与栎阳都城过小,容积不够,也有很大关系。

  其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正是因为秦国拥有巴蜀这个巨大粮仓,老秦人才能雄赳赳出关,远征六国,并最终一统天下。

  一直到傍晚,李承告别阳素平和孙元,走出咸阳宫遗址博物馆。

  尽管昨晚下了一夜的大雪,可毕竟是今年的第一场雪,地气还没有真正进入冬天,一个白天,地表的积雪全部融化,变成湿漉漉的泥浆,踩在上面很滑。

  李承一不小心,一个趔趄,差点滑倒,吴伟从侧面虚扶一下。

  李承跺跺皮鞋粘住的泥巴,甩甩胳膊,“没事。看来还要准备进山的胶鞋。”三九穿皮鞋行走在泥浆中的黄土高原,那真是受罪。

  昨天还真的忘记这茬,吴伟挠挠头,“我稍后去买。”

  李承摆摆手,“稍后去八仙庵市场转转,顺便买三双。”

  昨天的收获,让他对八仙庵古玩市场有了新的期待,这会赶过去,刚好能赶上晚市。

  晚市,指的是从傍晚六点到晚上十点的夜市。

  十三都,作为国内有数的三千年古城,夜市文化异常发达,昨天他就想四处走走,可是当时还纠结于考察,没心情,今儿事情落听,自然不同。

  回宾馆,李承将今天拍摄的资料照片,还有部分文字资料,整理到一只文件夹中,随即换了一套衣服,裹上围脖,在吴伟和周典的陪伴下出门。

  八仙庵又叫八仙宫,创建于宋朝,现存建筑为清朝修建,是一家道观,供奉汉钟离等汉八仙神位,香火鼎盛,李承几人走进小东门内,就闻到淡淡的檀香味。

  于檀香中逛市场,别有一番滋味。

  市场就在八仙宫门外,不大,有个千儿八百平米,四周为店铺,场内则是一水的地摊。

  毕竟是晚市,市场内多了不少卖服装、小商品和地方小吃的摊位,真正卖古董的,间杂其中,大约三四十个。

  先走一圈,钱币摊位比较多,从布币、刀币到各个朝代的方孔钱,铜板、纸币、银圆、银锭……几乎丝国历史上所有形式的货币,在这里都能看到。

  此外,像章、老式钟表、古旧家具、瓷器玉器青铜器乃至字画等货品也不少,靠近墙壁一带,有几家书摊,分门别类挺规整的,有专营旧版书的有专卖旧连环画的,几十本“小人书”摊在一块布上有经营旧杂志的几十年前的人民画报或是大众电影之类。

  当然,肯定不缺那种摆着一两件带着泥土、真假未知的“生坑”客。

  转一圈后,李承有点失望,这家古玩市场,档次偏低,与“十三都历史最悠久的古董市场”这一名头相比,名不符实。或许,自己来的时间点不对。

  走了两个钱币摊位,没什么收获,在第三家摊位,看中一件东西一只装在透明塑料盒中的“大泉当千”钱。

  大泉当千什么意思呢?这一枚钱,能抵五铢钱一千枚。

  呵呵,只不过比五铢钱稍微大那么一丁点,就能当一千枚?这不是想钱想疯了么?

  没错,想钱想疯的人是三国时吴国孙权。

  大泉当千钱,孙权于赤乌元年至九年238246年所铸的大钱。

  赤乌,是孙权当政后的第四个年号。其时,由于年年战乱、北伐、西争,东吴的经济已经很差,国库没钱,孙权为了掠取国人财富以养军政,下令铸造“当五百”“当千”“当二千”,甚至还有丧心病狂的“当五千”系列大钱。

  这些大额钱币的出现,造成东吴通货膨涨,经济下滑不提,单说这些当千的大额铜钱,制作上,还是颇为精美的,尤其是“大泉五千”,面额太大,发行遭到民众抵制,即令停铸并使官府作价收回,仅有少量流入民间,因此现如今的存世稀少,很珍贵。

  就李承所知,不超过五枚,当然,如果有私藏品,那就另说。

  大泉五千数量稀少,大泉当千的数目也不算多,算得上珍泉之一。

  “我能上手看看么?”李承蹲在那,指指透明塑料盒,抬头问问摊主。

  摊主三十来岁,正捧着葵花碗吃面条,点点头。

  手电筒咬在嘴中,拿过钱币盒,取出这枚灰绿色钱币,手掌颠颠,不自觉的皱皱眉,重量偏轻,可是锈相,也就是铜色和包浆,倒没什么大问题,像是高古钱币。

  再看钱文,“大泉当千”,旋读篆书,其字书写中规中矩,凹凸感不算明显。

  再翻过来看看,光背,手指搓搓,再看看指腹,淡淡的灰色。

  这钱……有点意思。

  百分百假钱,但不是当代假,也不是清末所做老赝,而是发行时的私铸钱!

  汉代泉局对于铸钱的管理,其实不是很严格的,西汉时各地王爷都能铸钱,到东汉,有不少地主商户,也在铸五铢钱。总之,汉之一朝,私铸铜钱屡禁不止,到东汉三国,已经泛滥成灾。

  孙权铸造“当千”大钱,想要劫掠民间财富,刚开始,铸造的“大泉当千”“径一寸四分,重十六铢”,还比较规矩,像个样子。

  后来,你也铸,我也铸,一发不可收拾。而私铸钱更恶劣,有缩量的,有减重的,恶劣到家的甚至有铸出来的“大泉当千”钱只比普通五铢钱大一点,重一克多,却要当一千个普通五铢钱用。

  所以,东吴后期的经济基本奔溃,退回到“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自己手中的这枚“大泉当千”,虽然到代,但从钱文、重量,以及含铅量来看,这就是一枚同时代的私铸钱。

  这种私铸钱吧,也有一点收藏价值,转了两个摊位一无所获,李承很想那它开开张。

  当然,如果摊主想要捉鱼,那肯定不会要的。

  手掌摊开,将这枚大钱示意给老板,“怎么卖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bxsw.cc。妙笔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b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