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董仲舒没这个胆子,一定是你的主意_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妙笔小说网 > 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 第217章 董仲舒没这个胆子,一定是你的主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7章 董仲舒没这个胆子,一定是你的主意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便是刘彻推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国策的底层逻辑。

  也是即使如今已经被儒生和下面的许多官员宣扬为“罢黜百家”,他依旧选择默许、甚至是纵容的原因。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此举是在愚民与弱民,但这也正是他的目的。

  在他看来此举有利于推行政事,便于使用民力,可以有效的减少争论与质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权专政,从而发动举国之力建功立业,进一步稳固他那至高无上的天子之位与大汉国祚。

  因此刘彻早已下定决心将这项国策推行到底,其他的事情都得靠边站。

  任何阻碍他的人,那便是他的敌人,是汉室的敌人,是造他的反,造汉室刘氏的反!

  不过这个赵过的问题嘛……

  似乎并没有赵周说的那么严重,毕竟他只是自己一个人弃儒从农,并未公开宣扬此道,更未跳出来带头反对他的国策。

  而赵周之所以敢跑来“大义灭亲”,自然也是因此。

  他就是想借朕的手来好好敲打一下这个逆子,令其迷途知返,免得日后真触动了朕的逆鳞,为赵家上下惹来诛族之祸。

  同时,这也算是一种提前报备,防范于未然……

  仅是须臾之间。

  刘彻已经揣摩透了赵周的心思,却只是模棱两可的笑了笑,又道:

  “听你这番话的意思,就好像刘据已经认定了赵过正是他向朕举荐的兴农人才,不日就要将人带进宫来引荐给朕了一般。”

  “微臣最担心的便是此事。”

  赵周苦着脸作惶恐状,唉声道,

  “在微臣进宫之前,太子已经率人前去寻找犬子,如今只怕已经见上面了。”

  “太子尚且年轻,只怕被犬子的花言巧语蒙蔽,真将他当成了所谓的人才,引荐给陛下来担此兴农重任。”

  “若真发生这样的事情,犬子便又多了一条欺君之罪,更是坑害国家的罪人。”

  “微臣只是想到此事便已大汗淋漓,双腿发软,不敢不提前向陛下说明,避免其胆大妄为,酿成大错啊陛下!”

  不得不承认,赵周为官多年,说话的确有些水平。

  他进入温室殿之后说了这么多话,虽然几乎句句都提到了刘据,但却从未说过一句刘据的不是,而是将评判刘据的权力留给了刘彻这个父皇。

  哪知刘彻闻言竟表现出了一丝兴趣,调笑道:

  “呵呵,若刘据果真将你的儿子带来引荐给朕,朕倒觉得有必要好好审视一下他了。”

  “陛下……”

  赵周一怔,吓得整张脸都皱成了苦瓜。

  “不必惶恐,就算他真如你说的那般不成气候,朕也不算他欺君,只略施惩戒,给他一些教训便是。”

  刘彻摆手打断了他,依旧笑着道。

  赵周闻言揪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忙不迭躬身拜谢:

  “陛下仁慈,微臣感激涕零!”

  如此待赵周离去之后。

  刘彻把玩着两颗玉石打磨而成的健手球,听着玉石碰撞在一起的“哒哒哒”的声音,兀自沉吟起来:

  “这逆子素有识人之能。”

  “治理瓠子水患的时候,给朕举荐了郭昌与汲仁,两人如今将大河水患治理的卓有成效。”

  “征伐西羌的时候,又给朕举荐了一战立三功的公孙敬声。”

  “这回便让朕瞧瞧,他此前究竟是蒙的,还是这识人的本事真的比朕还准……”

  ……

  三日后。

  还是宣室殿。

  刘彻坐于龙榻上,旁若无人的翻阅着案几上的奏疏。

  桑弘羊跽坐于堂下的坐席上,手中捧着一卷简牍一丝不苟的阅读,而在他的面前,则还摆放着一个木盒,木盒中也装满了简牍。

  而刘据和赵过则立在堂中,就像两只参加面试的小白兔。

  此刻桑弘羊正在阅读的简牍,就是赵过这两天熬夜总结出来的代田法的实施办法和试验成果报告、耦犁和三脚耧车的设计方案、以及今后推行实施的预期与设想。

  对于这次面圣,赵过非常重视,也特别紧张。

  因此在书写奏疏的时候尽量做到了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甚至还特意对着铜鉴认真演练了应答刘彻时的表情控制。

  结果进了宣室殿之后。

  刘彻就只是简单的问了问他的名字,然后就将他熬夜书写而成的奏疏全部交给了早已等在殿内的桑弘羊。

  寂静之中。

  刘据看了一眼因为紧张,双腿正在微微发抖、双手紧紧攥拳、面色都有些发白的赵过。

  随即轻轻碰了碰他的肩膀,勾起嘴角露出一个安心的笑容,微微摇头示意起不用过度紧张,刘彻只杀人,又不吃人。

  “……”

  赵过却不敢做出任何回应,只是看了刘据一眼便连忙收回目光,重新将头低垂在胸口。

  “父皇。”

  刘据忽然抬起头来,可怜兮兮的望向刘彻,

  “儿臣实在有些站不住了,请求父皇赐个座席。”

  “!”

  这声音顿时吓得赵过打了个激灵,浑身上下都有些僵硬。

  刘彻听到这话,终于抬起眼来瞥了刘据一眼,却只是冷冰冰的道:

  “苏文,赐赵过座席。”

  “诺。”

  苏文虽心中疑惑,但也不敢多嘴,应了一声之后,悄然退下命人只给赵过搬去了一个坐席,将刘据晾在一边。

  “这……”

  这情景反倒令赵过有些不知所措,看着脚边的坐席那叫一个左右为难,坐下也不是,不坐下也不是,还不敢开口问这是个什么情况。

  “坐吧坐吧,我父皇赐你的座席,你还敢拒绝不成?”

  “可是……”

  “没关系,我比你年轻,多站一会还死不了。”

  刘据无所谓的笑了笑,强行将赵过按在了座席上,自己则继续站在一旁候着。

  他也不知道刘彻今天究竟是哪根筋不对,非要如此针对他。

  回想起来,最近他也真心没做什么忤逆之事,说话也相对比较注意措辞,真不知道哪里又惹到了这个便宜父皇,这难道就是圣心难测么?

  “……”

  这话赵过哪里敢接茬,只得一边暗道刘据真是什么话都敢说,一边老老实实的坐在原地不敢动弹。

  如此又过了好一阵子。

  “陛下,微臣已经将赵过的奏疏全部看完了。”

  桑弘羊终于将最后一卷简牍放回木盒之中,站起身来对刘彻施礼道。

  “如何?”

  刘彻也终于放下简牍,看向桑弘羊问道。

  这一刻。

  好不容易略微放松的赵过立刻又紧张起来,浑身肌肉紧绷。

  刘据也看向了桑弘羊,等待着桑弘羊的评价。

  他虽然知道刘彻最终一定会将赵过任命为搜粟都尉,也会采纳他的代田法,命他推行先进的农具,但那已经是二十多年后的事了,人是会变的,现在的刘彻究竟是什么心态和想法,就算是刘据也不敢断言。

  而如今孔仅和东郭咸阳早已伏法,桑弘羊虽然还是大农丞,并未被直接提拔接替大农令的官职,但目前整个大司农,桑弘羊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一把手,同时还是刘彻最信任的亲信之一。

  加之农事正是属于大司农的职责范围。

  因此桑弘羊给出的结论,将会直接影响刘彻对于此事的看法。

  终于。

  “赵过提出的代田法既有详细的实施办法,还有连续几年的收成记录作为依据,微臣以为可行性很高,可以依照他的规划,先在京畿地区推行师范一年,由各处县、乡官员、三老、力田协助推行,真正取得成效之后,再逐步向三辅地区乃至全国推广。”

  桑弘羊正色说道,

  “还有这改进而来的耦犁与耧车,亦可同步加以推行。”

  “依照赵过在奏疏中给出的收成幅度,如果明年风调雨顺,微臣预计,仅是京畿一带,便可至少增产二十五万石粮食,非常可观。”

  “就算明年依旧是今年一样的旱年,亦可保证粮食基础收成,减少饥荒出现。”

  “另外。”

  “如今已临近秋收,微臣希望前往赵过的试验农田实地走访一番,亲自验证简牍中的数据。”

  “倘若验证过后准确无误,微臣认为此法还可于较为干旱的河西走廊一带推广,必将令河西四郡的屯田事宜事半功倍!”

  “准。”

  刘彻闻言点了点头,随后赞赏的看向赵过,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赵过,你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才能,朕对你寄予了厚望,不过伱如今初涉官场尚无经验,便先去大司农做个农监令,受桑弘羊指导推行兴农之事吧,如何?”

  “谢、谢过陛下!”

  赵过闻言激动的站起身来,手忙脚乱对刘彻施礼谢恩。

  他就算没进过官场,也知道农监令是掌管全国农业的最高官职,这简直就是一步登天。

  “此事便这么定下了,你们退下吧,苏文,你们也先退下。”

  刘彻微微颔首,“刘据,你留下。”

  “微臣(奴婢)告退。”

  说话间,桑弘羊、赵过、苏文与其他的近侍和期门武士纷纷退出了殿外。

  刘据正好奇刘彻单独留下他有什么事。

  却见刘彻面色已经沉下来,抬手将一卷简牍丢了过来,“啪”的一声落在刘据脚边:

  “逆子!”

  “董仲舒忽然给朕上了这么一封奏疏,他没这个胆子,一定又是你的主意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bxsw.cc。妙笔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b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