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季老走眼_异国猎宝档案
妙笔小说网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641章 季老走眼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1章 季老走眼

  李承蹲在这只纸盒前。

  盒子很浅,应该是某套化妆品的产品包装盒。盒子里面,堆着一层碎纸屑,最大的一块,莫过于巴掌心大小,小块的约莫铜钱状。从碎纸屑的边缘部位来看,不像人工撕碎,不规则的圆形、长条形、三角形、多边形……真的很像时间太九,纸张老化脱水后所形成的自然裂片。

  这种状态的纸屑,李承可不敢上手,说不定捻起来就碎,那可就说不清楚啰。

  从边缘处看,有点像唐五代时期的黄皮纸。

  早在西汉时期,国人就发明纸张东汉蔡伦造纸实为改良,为什么一直到南北朝及隋唐期,很多人依旧在用昂贵的绢帛?

  原因只有一个,技术不过关。

  唐代工匠,开发出造纸术中非常关键的技术对纸浆进行碱水蒸煮脱脂,能比较好地清除胶质,使得纸张不再脱墨和晕散,从而被大面积的运用,并最终彻底取代绢帛。

  唐代用纸,多为麻纸,即以麻为原料的纸张边远地区多用檀皮、桑皮、楮皮等原料制的皮纸读书人喜欢用竹纸宫廷用纸多为浆纸,色白纸厚最后是刻印坊所用的还魂纸老旧纸张回炉再造纸。

  这些纸片泛黄,边角粗糙,甚至有些纤维外露,没看错的话,是桑皮纸。

  桑皮纸被称为人类造纸术的活化石,确切记载的年代是唐朝。1908年斯坦因,在和田城北一百公里的麻扎塔格山一座唐代寺院中,发现一本桑皮纸做的账本,上面记载着寺院在当地买纸的情况。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桑皮纸因为成本、原材料以及纸质问题,从本世纪八十年代,全面退出人们日常生活。现在,除了古画古籍修复,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桑皮纸。最后一家成规模的桑皮纸生产厂,岳西造纸厂于1987年倒闭。

  “看吧看吧,有手套,小心点,可以上手的。”不远处正在打牌的年轻人,朝着李承喊道。

  应该是摊主,李承抬头朝他笑笑,并没有因此而上手,只是将纸盒端起来,凑近了观察。

  桑皮造纸,历史悠久,和田地区有个名叫墨玉县普恰克其乡的地方,甚至被称为“桑皮纸之乡”。他们生产的桑皮纸,用的原料为胡杨树皮,胡杨树皮纤维非常粗,造出来的桑皮纸就像“黄裱纸”,因此又有“土桑纸”之称。

  摊主的喊声也惊动了秦月和王蓉,两女不约而同从另一个摊位离开,站在李承身后。

  “这是……好东西?”秦月对古董古玩感兴趣,还是受李承影响,比王蓉要差一些,不过,这阶段的玩家,往往兴致最高,也最不怕死,什么都敢买,什么都喜欢问一句。

  李承摇摇头,没说这东西好还是坏,毕竟,摊主边打牌边用眼角瞄着这边呢。

  秦月立即又换了个问题,“这些字……都哪儿的?怪模怪样的?”

  这本书李承看起来如同天书,可还是多少知道一些梵文的衍生与发展。

  又看了两分钟,最终,他选择将纸盒放回原处,拍拍手起身。

  看这意思,不要?秦月伸手捅捅他的胳膊,眼神很好奇,李承微微摇头。

  王蓉站在两人的身侧,眼神有些复杂,她确实没想过和这个男人有着太多的交集,但并不意味着她可以装作一点感觉没有。

  “诶诶!哥们,咋不要了?那可是我找来的老东西,破虽然破一点,可还是能拼出来的,我请人看过的,说那是贝叶经,很珍贵的知道不。”见李承要走,那摊主再度笑着喊道。

  贝叶经?李承呵呵两声,摆摆手,“算了,就看个热闹,不懂。”

  贝叶经,顾名思义,记录在贝多罗树叶上的经文。

  贝多罗树和棕榈树很相似,树叶很厚实,裁成长方形然后编订在一起,就形成一本类似于“书签集”一样的笔记本。

  这位摊主说这些纸屑是贝叶经,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现存贝叶经上面的书写文字,多为“巴利文”、“梵文”以及“古傣文”,这些文字都算婆罗米文的范畴,与这些纸屑上的文字,很相似。

  其次,贝叶经并不意味着其材质全部都是贝多罗树叶,还有很大一部分采用绵纸和桑皮纸记录。

  基于这两条理由,说这些纸屑来自贝叶经,不能说很荒谬。

  只是……李承却不这么看。

  几人离开那家摊位后,秦月立即迫不及待的问起,“东西看起来挺老的,你怎么不买回去让饶老研究?”我爱看“那是假的。”李承微笑摇头。

  “假的?”惊叹的是王蓉,如果说拿东西碎的太厉害不值得买,她还能接受,可是……说是赝品,她不太相信,怎么看那些碎纸屑都有很长历史的。

  “假的。”李承又说道,“不过,这个假货时间挺久,大概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赝品。”

  “喔噢!”“不会吧?”两女不约而同的掩口惊讶。

  “怎么回事?赶紧说说。”秦月伸手拽着李承的胳膊,晃晃,眼神中,求知欲很强啊。

  如果只是和秦月一人逛街,李承会很享受,可是,旁边还有王蓉似笑非笑的表情,李承冷汗频生,连忙不动声色的扭扭胳膊,躲过秦月的手指。

  求生欲同样很强啊。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遭遇各国盗掘文物的事,两位知道吧?”

  王蓉和秦月,相继点点头,这一点,玩古董的多少知道一些。

  这次大会上做出一项重大决定组建“西域和远东历史、考古、语言与民族国际考察委员会”。

  虽然和阗附近的遗址中确实出土过一些古代抄本,但是数量稀少,即使冒险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努力搜寻,运气好时最多找到零星古文书残片。

  想从洋大人手中赚一笔,苦思冥想之后,他决定制造假文书卖给西方人。

  斯拉木阿洪懂得桑皮纸制造技术,他带领六位同伴,先是用烟熏法,仿制出一批老旧桑皮纸烟熏桑皮纸会让纸张变脆变黄,纤维断裂,很像老纸张。

  然后,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地从附近古代遗址中出土的真品古文书上面,把草体婆罗米文手抄临摹下来,雕刻成单个的字模。

  第三步就是用这些字模开始“编书”。

  因为他们是从真品上临摹下来的文字,多少能够识别出零星有意义的词汇,至于语意不通顺,这些语言学家认为“自己学识不够,没能正确理解其意义”。

  因此,这些赝品上市后,并没有人识破。

  斯拉木阿洪等人,利用这些伪造的“婆罗米文书”,大赚一笔。

  “你是说……那些碎纸屑,就是斯拉木伪造的?”李承的讲述丝丝入扣,两女听得如痴如醉,百年前竟然有这么一位异人干出这么有意思的事?秦月的手不知不觉跨上李承胳膊,斜着脑袋问道。

  李承也没注意到这点,笑着点头,“就是他干的。”

  “他的文书,不仅骗到当时的那些人,呵呵,还坑了季希逋大师一把。”

  “不会吧?”王蓉惊叹一声。季希逋大师可是国内最顶级语言学大师。

  李承扭头朝他笑笑,“这很正常。”

  “1958年,黄文弼教授在考察时,无意中得到两本斯拉木伪造的文书,拜托季老识别上面的文字。季老的初步鉴定结果是古和阗文字,内容不明。”

  想想后世很多人拿这一点来质疑季老的学识,李承嘴角带出一丝讥笑。

  “这个鉴定结果,并没有错。季老鉴定的是文字属性,斯拉木仿造的文字,就是古和阗文。”

  “季老是语言学家,并非考古学家,更不是鉴定师,他根本不用为书本的真伪负责。”

  很多人有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学识越渊博的人,鉴定能力越强,这是错误的。在古董行,最容易上大当的,从来不是那些新手,而是那些教授!

  这些教授,学识渊博不假,可鉴定学有自己的一套知识和技巧,并非学识越高鉴定能力越强。

  正如李承,单论鉴定水平,饶老其实比不过李承的。

  所以,有人以这件事来质疑季老的学识,真真荒谬!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bxsw.cc。妙笔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b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