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冤家路窄_异国猎宝档案
妙笔小说网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637章 冤家路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37章 冤家路窄

  “南饶北季”这一称呼不知道哪一年喊出来的,饶老从来不承认。与之相同,季老也不承认这种说法,他甚至连“国学大师”的称呼都不愿意背负。

  季老的弟子众多,任远、段晴、王邦维、葛维钧、钱文忠、辛岛静志、李南、高鸿、刘波,最次的是钱文忠教授,硕士学位毕业。

  这个最次,是指学历,而非能力和研究成果,莫要多想。

  季老的身体也不算好,自从九二年女儿去世,九四年老妻彭德华故去,九五年与儿子决裂,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

  李承在朗润园陪着老爷子撸猫撸了一上午,这只猫就是著名的“咪咪二世”,小家伙双眼异色,很是可爱,难怪能,被老先生写进散文的知名宠物。

  长辈朋友,终究与同门叔伯还是有区别的。

  老先生更多的聊些和饶老交往中的旧事,对李承的学问,不算是很关心。

  不像昨天见面的田老,拐着弯的考较李承文学水准田老与司徒雷登关系很近。

  当然,季老也提到一些自己做学问的经验,譬如论文,强调一个“新”字,没有新见解,就不必写文章。见解不论大小,唯新是图。论文题目不怕小,就怕不新。

  这一点与饶师的要求很相似,饶老每每听到李承提到一些新的观点,都鼓励他将其形成文章,不论观点大小,只要新颖合理。

  学问,是一点点做出来的。

  此行国内,李承一共写了六篇三千字左右的论文,等全程走完,会形成小集,再加上秦国九迁这篇题材更大的论文,差不多能出一本考古杂论,算是他第一本“著作”此前那篇香江教育固化的文章,只能算是非专业文章。

  下午有空,去哪儿?

  身在西边,自然要考虑西边古玩市场。

  去报国寺转转?亦或者去月坛邮市?

  报国寺,京城三大古玩圈之一,规模不算大,但若论历史悠久,报国寺书市数第一。

  明代中后期,出生贫寒的进京赶考举子,多在报国寺寄宿,因为报国寺每天早晨为住客免费供应素包子,可以省一顿饭钱。

  举子聚集,这里自然也就形成文化之地,明末清初时,报国寺曾是京城最著名的书市。

  后来随着琉璃厂书市的兴起,报国寺书市才渐而衰落,但它长时间形成的文化基因留了下来,逐渐形成了以经营书籍、邮票、钱币等为主的文化市场。

  九十年代,古董古玩兴起,可琉璃厂越来越“森严”,正式店面太多,没了淘宝的乐趣,而潘家园又太杂,因此,很多知识分子,喜欢去报国寺逛逛。

  它本身就是一处文物建筑,去逛报国寺古玩市场还可以顺便把报国寺参观一下,不用花钱。

  古玩市场就开在报国寺院内,基本上是地摊,有少数十来间用简易材料搭成的亭子间,规模自然不如潘家园,但总也有两三百档。

  此处没有潘家园那么兴旺的人气,看得出来逛的基本上是本地人,环境也要好点,因为有大树浓荫、内院连廊,还有专题的钱币、古籍、玉器等展馆,观赏性和淘宝的乐趣,二者兼得。

  月坛邮市所在月坛公园,同样位于西城区。

  月坛邮市是丝国邮币历史上的传奇,号称“丝国第一邮市”。八八年成立,赶上丝国第一波邮市上涨,那个人山人海的。九一年丝国开始实施统计学,月坛邮市每天平均入场人数达到两万,每天的交易流水,超过三百多万!

  在此之前,月坛就一小破公园,邮市开了后,开始收门票,八八年五角,九一年一块二,九二年一块五,九三年两块五,九四年三块,九六年五块!

  九六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天的人流量能超过五万人,一张门票收五块,黑了心,月坛公园收门票收得手软,更别说里面的邮币交易了。

  因为交易量旺盛,月坛邮市在明年会搬迁到马甸,恰好在搬迁后的半个月,九七年七月,丝国邮市开始史无前例的大滑坡,再也没有见过这么旺的市场。

  所以,在老一辈的邮币收藏家的心目中,月坛邮市,就是一个神话!

  它已经成为丝国邮币市场的辉煌印记,同样值得去看看。

  按路程来说,月坛公园在二环阜成门附近,更近,可是这大中午……邮市摊位全是露天的,只怕傍晚人更多些,还是先去报国寺,等太阳落下去点,再来月坛公园。

  吴伟开车,两人直奔牛街,找家小馆,牛肉饼,大盘鸡,再来一盆辣乎乎的羊肉汤,爽气!热点书吃完饭,懒得开车,就停放在礼拜寺前广场,反正报国寺就在二环路对面,过地下通道走个五十米即到,开车还得绕圈。

  李承背上挎包,吴伟背包稍微大一些,他的物品较多,两人说笑着关车门离开。

  此时,从礼拜寺走出一群青袍白帽之人,当中两位年岁六十左右的老者在谈笑着,其他人跟在四周。应该是教民聚会,李承俩人都没在意,从他们身边走过。

  不料,这群人中有一位中年人,瞅见李承,眉头不由自主的皱了皱。

  他的表情被另一位年轻人看见,“秦叔,你认识这俩?”

  这年轻人的一句话,引起正在说话的那位白眉老者主意,“阿东认识谁?”

  “干爹,记得我跟您说过,郴州和我赌肉的那人么?就他。”那中年人朝李承方向抬抬下巴。

  “哦?”这位老者,就是秦玉集团的秦振芳。

  老先生是丝国赫赫有名的“和田王”。

  那位中年人,就是在郴州与李承赌和田的秦东明,年轻时就因为看和田料看得很准,被秦振芳收为义子,又因为他在秦振芳儿辈中辨玉眼力第一,因此有“大王头”的外号。

  郴州赌玉,秦振芳是知道的。

  能和自己最出色的义子辨玉,打成平手,刚刚离开的年轻人,顿时引起“和田王”的兴趣。

  “小伙子,说你呢,有空聊两句。”见李承俩人快要出广场,秦振芳扬起手臂,喊道。

  吴伟警觉,马上回头,眼睛扫了扫,发现秦东明带着白帽站在人群中,忙用胳膊肘碰碰李承,低声道,“李少,有人喊你。郴州和你赌和田玉的那家伙,也在。”

  李承回头,身后十米远站着七八个头戴白帽的人,拥簇着两位老者。

  其中一位老者燕窝很深高鼻,回民长老,而开口喊自己的那位,很特别的是,他的眉毛雪白且密,和自己赌玉的那位,站在他身旁。

  刚才没注意,这会李承有印象秦玉集团的秦振芳老爷子。

  见李承停下,那位白眉老者招招手,“小伙咋,来来来。”

  秦振芳这是要替干儿子出头?应该不至于吧,上次自己和秦东明可是打平,没有踩他呀。也正因如此,李承倒不怎么怯场,微笑着走过去,和秦东明点点头再问道,“老先生,有事?”

  “听阿东说,小伙子,你的辨玉能力,阔以啊。”秦振芳的白眉抖了抖,“叫什么?跟哪位老师学的?”

  这口气,完全一副长辈的模样,同时也有点帮自己义子出气的意思在他看来,敢于和秦东明赌玉,就是看不起秦玉集团!

  当然,他有摆长辈的资格辨玉水平高低,有一定天赋因素,但更多的还是靠多看多接触。

  在他看来李承如此年轻就有不错的辨玉水平,一定是家中经营和田玉,额,只要家中经营和田玉的,他都能影响到,摆点长辈的谱,你又能咋地?对方家中长辈听说,那也只有高兴的份。

  李承眯眯眼,一笑,“您是秦玉集团的秦老?”

  这话更让秦振芳确信,对方家中是经营玉器的,揣着手,满意的笑笑,“就是我。小伙子,你家里人告诉你的?”

  李承笑容中不自觉带出一丝狡黠,“回秦老的话,我确实有位叔叔经营珠宝首饰,平时在他家仓库闲逛,偶尔有几位师傅指点。我的这位叔叔,您想必也听说过。”

  “哦?令叔是哪位?”

  “香江金大福,郑宇彤,我彤叔,您肯定听过是不是?”借势这招,李承玩得挺溜,笑容很贼。

  秦振芳一口气差点憋过去!

  秦玉集团很火没错,可和传统珠宝大亨金大福,差距不是一星半点的。

  更重要的是,两家交集不多,对方以黄金饰品和翡翠珠宝为主。秦家的和田玉,想要打开香江、南洋市场,还得人家帮忙!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bxsw.cc。妙笔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b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