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凤冠霞帔_异国猎宝档案
妙笔小说网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206章 凤冠霞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6章 凤冠霞帔

  “你小子,有心了。”

  彤叔把玩着手中这块淡红色的砚台,尽管他不懂古玩,可对方特意找的江门文人陈子褒的物件做礼物,这份心意,他还是挺满意的。

  “这块砚台怎么是红色的?少见啊。”李加成没见过红色的砚台,胳膊肘碰碰李承。

  “这是脂砚。”李加成依旧不理解,另外三人含茶艺师也有些懵圈模样,李承只得详细说来。

  “点评红楼梦的脂砚斋,你听说过吧。那位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好友,拥有一方明代奇女子薛素素的脂砚,所以用脂砚斋为号。”

  “脂砚属于鲁砚的一个分支,材料多为青州红丝石。这种石头与南方的端石、歙石不同,其质地比较软,纹理红黄相参,并有丝丝红丝,十分优美,故名红丝石。”

  “这种石材,易于发墨,在唐代就有制砚的记载,只是因为产量少,且砚台不怎么经用,因此名声不显,大家都不知道而已。”

  彤叔自然不会问多少钱,听说这方砚台还能和红楼梦扯上那么一丝一缕的关系,又是江门文人所,甚至开心用,哈哈大笑。

  又瞥瞥四叔手中的木匣,“老四,打开打开,让我瞧瞧你那是什么?”

  四叔比彤叔年轻三岁,瘦人显精神,看起来比彤叔小五岁往上,更接近“中年人”,还没有开始“解放天性”呢,所以显得有点严肃也许因为儿子在身边吧。

  “谢谢小李的礼物啊。”四叔斯条慢理的打开木匣,露出一本古籍。

  这件礼物让他一愣神,香江许多人都知道,四叔小学没毕业就去家中店铺“洗钱”……而且,香江送礼很少送“书”,这玩意犯忌讳。

  也不知李承怎么想的,气氛略显怪异。

  四叔抬头笑笑,“阿承,这件……礼物,你是不是也有说道?”

  “梁园梁九图,四叔您听说过吧,这是梁老先生的十二斋诗集光绪本。”李承不慌不忙的回答道。

  梁园是粤省四大名园之一,福草先生本人就是顺德人,是彤叔和四叔的“乡辈”,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

  “哎呀,你小子!给我找的东西可没这么用心呐。陈子褒先生可是江门人,给老四找的才是我们正宗顺德人!老四,我俩换换?”彤叔插科打诨,怕“送书”引起四叔反感,拍着腿,故意说道。

  “彤叔,这本书还是更合适四叔的。”李承点点头,笑着辩解道。

  “哦,这里还有什么说道?”四叔翻翻这本薄薄的古籍,开口问道。

  “福草先生十岁作诗,被誉为顺德神童。四叔十岁做账房把头记账,心算顺德第一,也被誉为神童。这份礼物,是不是更适合您呢?”

  李承这番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那点尴尬的气氛,不翼而飞。

  那位美女茶艺师看向李承的眼神,越来越亮靓仔见多了,可这么知情识趣的靓仔,还真稀罕。

  李加成站在旁边一直没说话,心底对李承的长袖善舞有些羡慕。作为儿子,他才知道,自家老爷子的脾性有多倔,威尔斯能把自家老爷子哄得这么高兴,还真少见。

  “这份礼物,我很满意。谢谢你的用心!”四叔拍拍这本古籍,重新装入木匣,递给李加成,顺带着嘱咐道,“以后和阿承多接触接触!看看你以前结交的,都是些什么人?”

  四叔家的家规非常严苛,他的子女也不少,可在香江,从来没有闹出过绯闻。

  两位老爷子喜欢,李承心中大定。

  算上师傅饶老,自己在香江找了三座“靠山”,在港岛,基本上没有他们三人联合起来摆不平的事情。当然,需要三人出面的麻烦,李承自己也不会招惹。

  “阿承,你皮箱中那是什么?我怎么看着像头冠?”

  刚才拿礼物,箱子一直开着,大家喝了两杯茶,又食些点心,彤叔终于发觉李承皮箱中还有其它物件,抬头问道。

  李承挠挠头,“我偶然得到的一定明代凤冠,只是……这东西有些损伤。彤叔您是珠宝方面的大师,所以,我就趁着这机会想要您帮忙看看,能否修得?”

  “你这小子,给我送礼还带着套呢?”彤叔哈哈一乐,手指点点。

  “明代的江南凤冠?快拿出来看看!”接受李承礼物后,四叔明显话多起来。

  李承小心翼翼地将绸布包裹好的残损凤冠取出来,摆在桌上。

  在珠宝首饰方面,彤叔是绝对的大拿。他掀开绸布,看了一眼就惊叹一声,“咦,九曲凤冠,这是大户人家的东西啊。”

  九曲凤冠?这名词李承还是第一次听说。

  珠宝行当与古玩中的玉器、珠宝等杂项,有很大重叠,但研究方向不同。

  古玩古董中的珠宝,更偏向于质,偏向于文化研究,而珠宝行当更偏向于势,也就是偏向于造型、花色、工艺等。七彩譬如眼前这顶凤冠,古董古玩行,学名统一叫“珠冠”,而珠宝行则按照工艺,分出很多类别的小名称,眼前这顶凤冠,彤叔称呼它为“九曲凤冠”。

  九曲,就是工艺,只是李承不明白。

  “彤叔,您给说说?”能遇到彤叔这位“珠宝界的大拿”,李承自然而然要学习。

  彤叔兴致挺高,单手托起被压扁的凤冠,啧啧称叹,先是指指凤冠的双耳轡,也就是凤冠两侧向外支撑起来的部分。

  “凤冠霞帔,是古时候女子一生至高的荣耀,所以,有条件的家庭,都会为女儿出嫁,置办十里红妆、凤冠霞帔。”

  “女子出嫁的凤冠,毕竟只是仿皇后贵妃的凤冠,为了避讳,是不可能出现真正的龙型,可是,珠冠上只有凤凰等属阴性的象征物,阴阳难以协调,因此,工匠别出心裁,以银丝扭曲成龙状,寓意为龙,对外成为曲,三扭为三曲,九纽为九曲。”

  呃,李承明白过来,这九曲,即是工艺名称,又是“龙”的代指。

  看彤叔所指的凤冠双耳轡,还真是,两边各有九条银丝扭曲,然后并称“扳”状,高高支起,其上嵌满珠玉。其形态,与凤冠前端的凤首,遥遥呼应。

  “你小子知道女子结婚戴凤冠,怎么来的吗?”彤叔今天兴致非常不错,越聊越嗨,竟然开始出题考核。

  “彤叔您就别卖关子了!”对这问题,李承心底有谱,只是这会老爷子想要显摆,他很自然的配合地“请教”。

  这算是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掳走了帝王公孙。

  宋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仓皇逃出,直奔江南。到了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姑娘。

  姑娘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他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

  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她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便向南边猛追而去。

  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他千恩万谢,对面前这机智的小女子也十分喜爱,便将身上带着的一方红帕赠给了她,告诉了她自己的身份,并说:“明年的今日定来娶你。到时你只须在岭上挥动红帕,我便可认得你。”

  康王在临安登基,成了南宋的高宗皇帝后,如约前去迎娶姑娘。

  不料姑娘留恋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又舍不得抛下父老乡亲,不愿进宫。但是又怕皇命难违,便准备了许多的红帕,叫各方姐妹是日都挥动着红帕。

  高宗无法辨认,只得作罢,但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宋高宗还是下了一道圣旨:“江浙女子尽封王”

  这可让随行的礼仪官发了愁,对皇帝说:“这都封王怎么得了”

  高宗想了想道:“这有何难让她们出嫁时都穿凤冠戴,着霞帔不就成了”

  从此姑娘们当新娘子时都戴凤冠,披霞帔,穿上大红袍,大红裙,同时也没有忘记将康王赠送的红方巾往脸上一遮。

  这一习俗代代相袭直到如今。

  彤叔说的是民间传说,禁不住历史考证的。

  其实,古代女子出嫁着霞帔,始于唐朝唐朝推崇道教,当时的有名的道士多以“霞帔”作为法衣。其中最为有名的女道士,当属武则天的孙女、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

  有玉真公主开风气之先,后来,玄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几乎每代帝王都有女儿成为女道士。这些皇室女道士,着霞帔,成为一时风潮。

  更为有意思的是,这些皇室后裔女道士,随时都可以结婚,且她们结婚时,着装依旧是这套“霞帔道袍”,又因为这些结婚女道士身份尊贵,可佩戴“凤冠”。

  后来慢慢的演化成“女子凤冠霞帔”。

  这是有史记载的,与彤叔的民间传说,有着本质区别。

  当然,李承是不会戳穿的。

  “彤叔,这凤冠,能修好么?”李承最关心的是这个。

  老爷子托着凤冠转动手腕,将受损几处看看,思考几分钟后,对李承点点头,“周福有两位老师傅,他们出手的话,有八成把握能复原。你要不要试试?”

  当然要试!八成,已经很高的成功率喔!

  “阿承,这件凤冠,修好后,转给我行么?算我欠你一个人情,怎样?”

  李承还没开心一分钟,旁边,四叔忽然开口道。

  晕!四叔,您年纪一大把,买这凤冠?还想啥呢?李承差点脱口而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bxsw.cc。妙笔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b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