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是旧识_豪族
妙笔小说网 > 豪族 > 第一章原是旧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章原是旧识

  天启四年四月,天干物燥,京畿一带连着十多天滴雨未落,半空垂着的日头是一日猛过一日,地里庄稼眼瞧着便要蔫了苗儿,庄子里的人都起劲的往龙王庙跑,这且不去说灵不灵验的话,心里却都求着可千万别真来一场大旱。

  真论起来,眼下这旱情还说不上严重,比上一回数月未雨可要好得多,至少那河里的水并不曾少了多少,不过是要多花力气浇灌罢了。不过,只凭这个苗头,朝堂之上便已有人开始动起了心思,甭管这最后是否真演变成大旱,先就上了求雨折子,字里行间言辞之激足以令人色变。

  这且不论是不是出风头博个“名声”,或是说“心系黎民”也罢,既然有人起了头,那些科、道言官是谁也不肯落后,先就将折子化为“白雨纷纷”,弄得通政司上下是手忙脚乱,倒先起了风。没过几日,这风声便让皇城内也失去了从容天启皇上传下旨意,遣内官赴京城南边的龙王庙祈雨。

  这等“彰显”皇上宠信的差事,自然便落在魏忠贤的头上,于是,这雨尚未下,朝堂上的风倒先出了城。

  可惜的是,这风虽猛,在京畿以北,也不过是照旧扬起漫天风沙而已。

  自京师往北,由通州、三河、直至蓟镇、山海关,一路上尽是宽坦大道,因长年风沙不断,驿道某些地段已浮了厚厚一层尘土,道旁垂杨柳枝也是灰扑扑的垂着,待驮队行过,沙尘轻扬,甭想有半点儿干净地儿。

  今年四月里,整条驿道上显得分外轻松,除了急递铺的铺兵要赶时辰递送信函依旧脚步匆匆外,那些往来官差也没有如头两年那般身怀“加急军报”的模样,慢悠悠的落在那十人一队队的商队后面,甚至还一改“官民”有别的常态,与几位嘴皮子闲不住的小贩唠几句闲话。

  这通往山海关、直至辽东西境的驿道上,如今走的大都是民间商队。

  天启二年八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出任辽东经略,竭力调集兵马粮秣往辽西聚集。因有着帝师的身份,辖内文武谁也不敢有半点违拗,那些来自蓟州、宣镇、大同等地的主、客兵纷纷汇聚山海关,粮草、军需也都赶着送至关下,如今山海关内外总计有十多万人马,囤积的粮秣更是不计其数。

  这股风一过,驿道上自然便就“冷清”下来,那道上的官派驮队,不过是照例运往边地的补给,十成里也见不到一成,反倒是民间商队络绎不绝,未见半点减少的迹象。单只瞧这幅模样,谁也不能说有什么“乱世”之象,那辽东战火,竟像是从未有过。

  当然,大明朝上上下下,谁也不会料到那战火会烧过山海关,这朝议不都说的是“守”或是“收复”辽东么?关内自然是太平景象。

  陈瑞瑜夹在商队之中,眼瞧着这些“太平景象”,心内怎能不生出些恍惚来?若非他脑子里清清楚楚的记得“结局”,他还真要怀疑是不是“杞人忧天”了。

  这日黄昏,不约而同行在一路的几队商队、驮队都早早的歇了脚,在一片树林边扎营露宿。这片林子并不密,几拨商队将这片林子占满了,那些脚夫、伙计就着树木搭起帐篷,在林中小溪取水做饭。

  陈瑞瑜闲着无事,骑马沿着树林绕了一圈,瞧着众人都是自觉的上游取水、下游饮马,心头有些怀疑这几拨人是不是都曾见过的?听了几句,那些人相互客气的招呼,说的却是寻常言语。想来这是驮队都守的规矩,只是这般客气,倒让陈瑞瑜有些不习惯。要知道在通州,陈瑞瑜可没花多少功夫,便见到不少麻烦。这么瞧了会儿,觉得有些无趣,便又拨马回去。

  那边自家营地里,自有驮队里的人张罗一应琐事。那周家差来的管事极为利落,这等琐事根本无需陈瑞瑜吩咐,几日一过,陈瑞瑜便习惯了诸事不理。只是那管事能干是能干,却实在的有些过了,陈瑞瑜几次三番想与他多聊几句,那管事却恭敬得让人不忍,看着便替他难受,只得罢了。是以每回宿营,陈瑞瑜干脆便独自走远些“观景”,免得让那些人太过拘束。

  陈瑞瑜来到那顶属于自己的帐篷前,一旁自有人牵了马去,旁边一棵柳树下摆着一套桌椅,却也是属于陈瑞瑜的“家当”。这次来的驮队里,其中有两辆大车,载的都是这类“家当”,从竹制躺椅到青花细瓷的茶具,烧水的铜壶,应有尽有,简直便是搬家一般齐备。甚至那周家管事还暗示说,本想带上两个丫鬟的,只是算下来添的麻烦不少,这才临走时留下了。

  对于周家小姐如此“好意”安排,陈瑞瑜最初还有些不自在,可尝过几日风餐露宿的滋味,便理所当然的享用了。

  坐在“躺椅”上,捧着一杯热茶,遥看远处群山间落日余辉,回首略寻旧日残痕陈瑞瑜这心里,可着实算得上“心满意足”。

  这可也说得过去。

  算起来不过是一月多的日子,从彷徨不定、心神不宁,到后来借机落脚,就此扎根落户,且还能寻到延续下去的法子,这怎能不让人生出些许“豪气”来?虽说那神秘的“家世”依旧渺渺无形,所作之事亦不能称之十分妥当,可就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人来说,能做到的,会有几人?

  这种心思,再夹杂着旅途中过分的“轻松”,陈瑞瑜倒是又变了些性子,将这趟路走得犹如游山玩水一般。唯一美中不足的,怕就是那周家管事不敢多言的样子。所以陈瑞瑜多数时候,都将目光落到那些一同宿营的驮队上。此时陈瑞瑜一边等着晚餐,一边打量着不远处的那些同行者。

  那些三、五人的小驮队,或是一辆大车,或是匹骡马,这吃食、宿处自然没有大驮队预备的周全,夜里围着篝火裹着毡子席地而睡,吃得不过是几张烙饼而已。这吸引陈瑞瑜的,却是他们晚间围着篝火的闲谈,那可真是天南海北,极为有趣。

  此时天色尚亮,陈瑞瑜随意瞧了瞧,猛然发现不远处一人的背影似乎眼熟,待细看,那人却又被旁人遮了去,看不到面孔。

  陈瑞瑜这回出门可是心里安稳了的,这要身家有身家,要宅地有宅地,可是有名有姓的人家,当然不会再无缘无故去怕什么,此时这心思完全就是有趣、猎奇而已,这似乎也才正合乎十七这个年岁。

  陈瑞瑜心内好奇,干脆起身往那人身边行去,这要瞧瞧到底会是什么熟人?陈瑞瑜自信那人不是周家的人,再说周家的人他也认不了几个,有那么一恍惚间,倒是觉得像是以往曾见过的什么人,当然,这以往,还不知是不是在他受伤之前

  不想那人却似乎知道陈瑞瑜过来,竟然一直背着身子,就是不与其照面。陈瑞瑜心里更觉有趣,偏生要与那人正面相对,围着那人便转个圈儿,不想,这一对上,却果然是曾相识的人。

  陈瑞瑜初一怔,旋即又换了心思,笑道:“是徐爷?怎么这身打扮?可是公干?”

  那人身形魁梧,相貌堂堂,却是穿着一副寻常小厮打扮,听陈瑞瑜这么一说,便支起身子,一改低眉顺眼的模样,开口却是这样一句:“你小子,可坏了我的事。”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陈瑞瑜与周家小姐在路上遇到的锦衣卫总旗徐维宗。

  陈瑞瑜一听,却是纳闷,不解何意,但见徐维宗旁边几个坐在一起的商贩,听了这两句,便猛盯着徐维宗瞧了几眼,旋即转身离得远远的,就连陈瑞瑜都瞧出来,那几人怕是不会再与徐维宗走到一块儿。

  陈瑞瑜顿了顿,道:“徐爷真的是在办差?可是不巧了,我还当遇到熟人,这路上说话也有个伴儿呢。”

  这可是真心话,陈瑞瑜身边这一路上还真没半个能说话的人。这徐维宗虽是个锦衣卫总旗,可如今陈瑞瑜有了身份,自然不必再怕,再说还有周家夹在其中,他可是真想当做路遇旧识来攀谈的。再者以陈瑞瑜那神秘的身世,迄今为止,还真没遇上一个可以平起平坐交谈的人,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徐维宗虽仅仅是个总旗,但身在锦衣卫,便在朝廷体制之内,却不是陈瑞瑜身边其余人等所能接触到的圈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bxsw.cc。妙笔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b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